繞髮柔 髮簪博物館
  • 關於本館
    • 關於繞髮柔髮簪博物館
    • 經歷與足跡
    • 訪問
    • 捐贈、維修髮簪
    • 館際合作
    • 連絡館方
    • 典藏概況 >
      • 典藏原則
      • 藏品捐贈
    • 社群媒體
    • 友館與連結
  • 數位 髮簪 資料庫
  • 數位 影像 資料庫
  • 關於髮簪
    • 髮簪的歷史
    • 髮簪的社會藝術
    • 髮簪材質 >
      • 金屬髮簪
      • 木本髮簪
      • 骨、角、牙、貝簪
    • 髮簪圖譜
    • 文學中的髮簪
    • 髮簪醫院 >
      • 本館修復案例
      • 髮簪之人為破壞
      • 髮簪之包裝與保護
      • 老銀之清潔方式
      • 文物蟲害
  • 博物館商店
  • English

關於我

Picture
我很喜歡髮簪,因為它們的藝術與文化值得深究,所以我研究並蒐集它們。為了更了解它們,我就讀並畢業於文化資產相關類別的研究所,並曾於博物館所進修。
  2011年,為了讓更多人看到更了解髮簪的文化與歷史,我在網路上設立了虛擬博物館,就是您現在在瀏覽的這個網站,並開設臉書帳號,分享更多關於頭飾的文化與知識。(歡迎追蹤臉書,社群媒體的更新與互動比網站快速許多)。

  除了收集外,我並對這些物品的保存進行研究。我的博物館裡有500多件古董髮簪和頭飾,和500多件現代髮飾。這些物品覆蓋了所有可能的材料-如青銅,銀,金,玉,象牙和骨頭,玻璃,木材和紙板等。有些裝飾著羽毛,有些裝飾著珠子,珍珠和水鑽,或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面處理-如琺瑯、鎏金等。我的藏品以中華文化為大宗,也包括日本和東南亞的民族,但大多數是清末民初的中國頭飾。

​
  我的博物館的目的是保護和介紹這些曾經在女子頭上綻放的飾品,並傳遞有關髮簪的知識。髮飾可作為全球婦女文化的重要標誌和資源,為此我走過許多國家,去研究探訪不同的收藏家、博物館和髮飾文化。


  雖然這是一個無法走進去的博物館,但是許多博物館會遇到的事情我也會遇到,例如有人來信詢問關於物件的背景、德國學生詢問影像數位授權、法國修復學校的學生詢問是否能夠來實習…等,我開了一個窗口,許多能在網路上完成的事情,其實默默地在進行。


  老明信片和照片也是很重要的髮型原始資料來源,例如維多利亞時代攝影師約翰·湯姆森(John Thomson)的照片,裡面的照片就呈現了清代女子的髮型背影,對於人物肖像大部分為正面來說,這些資料極其珍貴。我本身也收藏了超過500張20世紀初的女子肖像老明信片,這些珍貴的圖像也是我的研究資訊來源,為當代女子髮型服飾的重要參考。


  近幾年來,我為了尋找和探訪頭飾而旅行,並對不同的頭飾進行研究。我拜訪了馬來西亞,中國,澳大利亞,法國,英國,比利時,德國,丹麥和蘇格蘭和瑞士的博物館和收藏家。我會見了策展人和修復師,並與他們交流了中國髮飾的知識。我還到相關圖書館進行研究,包括倫敦Wellcome圖書館、皇家亞洲學會圖書館、法國國家圖書館和中國國家圖書館等。


  我在倫敦和蘇格蘭等地介紹這些髮簪和頭飾的故事。未來希望能以更深入的角度,從歷史、設計、材質、造型、工藝等領域,去探究這些文化遺產的歷史。
一直在思考開設實體博物館的可能性,除了經濟與時間方面的因素外,在評估是否有更好的呈現方式,以達成交流之目的。

我的足跡

Picture

2017年,進行中國大陸泉州蟳埔與惠安女頭飾田野調查,研究了迅速消失的傳統服飾和髮型。

2017年,拜訪澳洲墨爾本世界級梳子收藏家Kajetan Fiedorowicz,與其豐富的梳子收藏。

2017年夏季,拜訪北京和東北(滿洲),研究清代服飾與髮型。

2018年,參觀法國Creative museum(私人梳子博物館),並與所有者進行深入的交談。

2018年,與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的策展人會面,參觀了庫房裡的中國點翠鳳冠

2018年,與英國牛津皮特斯河博物館的策展人會面,研究該館清代頭飾

2018年,與英國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館的策展人會面,並獲准在研究室研究其翠鳥羽毛藏品。

2018年,拜訪英國倫敦惠康圖書館的John Thomson收藏品並與策展人會面,並親身檢視了在1860年代在中國拍攝的照片的原始玻璃底片。

2018年,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中國區策展人見面。討論了中國頭飾相關議題。

2018年,拜訪了位於英國學者《梳子》一書的作者Jen Cruse。研究她的收藏並分享了經驗和知識。

2018年,拜訪了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Sarah Cheang博士並與她討論中國服裝相關議題。

2018年,與V&A博物館中華文化的策展人見面,並進入了位於英國倫敦該博物館的庫房。

2018年,與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的館員和修復師進行鳳冠修復的討論。

2018年,到法國國家圖書館(NBF),閱讀有關中國珠寶的舊書。

2018年,在德國克雷菲爾德的紡織博物館,與館長和專家會面。並參觀了他們的庫房和保存實驗室,並參與了它們新一季的展覽並登上了該地的報紙。

2018年,與英國愛丁堡蘇格蘭博物館策展人會面。並與修復師討論該館修復鳳冠的方式。

2018年,拜訪了英國倫敦的皇家亞洲學會(RAS)圖書館員,研究該館館藏中國老照片。

2018年,拜訪譚木匠梳子總公司譚傳華先生。

2018年,拜訪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市扇子博物館的館長,討論未來的合作。

2019年,與瑞士盧加諾文化博物館的館長會面。並參觀了該館的庫房。

2019年,拜訪瑞士梳子博物館(Haarundkamm博物館)館長。參觀了製造梳子的老工廠以及庫房。

演講紀錄

2018年1月。於英國倫敦的明愛學院就髮簪文化進行演講。
2018年2月,於英國倫敦的(Walthamstow)進行髮簪文化的演講與討論。
2019年7月,在愛丁堡大學進行關於髮簪和頭飾文化的演講。
2019年7月,在格拉斯哥大學進行關於髮簪和頭飾文化的演講。
2019年9月,承誌雜誌新刊發表演講-主題:一人博物館的遠征
2019年11月,台北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演講,主題:簪與花
2020年2月,倫敦明愛學院演講,主題:老明信片的故事


Picture
Click here to edit.

到瑞士,帶梳子回家

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。